《馬說》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篇論說文。這篇寓言性的短論通過對世上有無千里馬這一問題的反復論證,歸結到不是沒有千里馬,而是缺少知馬的伯樂,從而對封建統治者不知人、埋沒人才的現象進行了有力的揭露,抒發了封建社會中知識分子懷才不遇的感慨和悲憤。
世有伯樂,然后有千里馬。千里馬常有,而伯樂不常有。故雖有名馬,祗辱于奴隸人之手,駢死于槽櫪之間,不以千里稱也。
馬之千里者,一食或盡粟一石。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。是馬也,雖有千里之能,食不飽,力不足,才美不外見,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?
策之不以其道,食之不能盡其材,鳴之而不能通其意,執策而臨之,曰:“天下無馬!”嗚呼!其真無馬邪?其真不知馬也!
世上先有伯樂,然后才會有千里馬。千里馬經常有,可是伯樂卻不會經常有。因此即使有名馬,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,和普通的馬并列死在馬廄里,不能以千里馬著稱。
一匹日行千里的馬,一頓有時能夠吃盡一石糧食。喂馬的人不知道千里馬的食量而喂養它。這匹千里馬,雖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,卻吃不飽,力氣不足,它美好的才能也就不能表現出來,想要和一般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,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?
鞭策它,卻不按照正確的方法,喂養它,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,它嘶鳴的時候,又不能明白它的意思,反而拿著鞭子走到它面前時,說:“天下沒有千里馬!”唉!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?恐怕是他們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!
《馬說》大約作于唐德宗貞元十一年(795)至十六年(800)。當時韓愈初登仕途,很不得志,曾三次上書宰相以求得提拔,卻一直未被采納。雖然沒能得到重用,但他仍然聲明自己“有憂天下之心”,不會遁跡山林。后來的幾年內,他相繼依附于宣武節度使董晉、武寧節度使張建封,也并未得到特別的賞識,所以常常郁郁寡歡,并有“伯樂不常有”之嘆。他進京城應試以圖做官,在京城上下奔走相告,待了十年之久,最終還是懷著無限怨憤離開了長安。韓愈的坎坷遭遇正是寫作《馬說》的思想基礎,而此文的另一用意是委婉地表白心跡,并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。
韓愈(768—824),字退之,河南河陽(今河南孟州)人。自謂郡望昌黎,世稱韓昌黎。貞元八年(792)進士。曾任國子博士、刑部侍郎等職,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,被貶為潮州刺史。后官至吏部侍郎。卒謚“文”。倡導古文運動,其散文被列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,與柳宗元并稱“韓柳”。其詩力求新奇,有時流于險怪,對宋詩影響頗大。有《昌黎先生集》。
《馬說》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篇論說文。這篇寓言性的短論通過對世上有無千里馬這一問題的反復論證,歸結到不是沒有千里馬,而是缺少知馬的伯樂,...
《馬說》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篇論說文。這篇寓言性的短論通過對世上有無千里馬這一問題的反復論證,歸結到不是沒有千里馬,而是缺少知馬的伯樂,...
初三上學期政治知識點:法律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。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,不違法是人們行為底線。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...
地中海氣候的特點:地中海氣候在夏季表現為炎熱干燥。這種特點在地中海地區尤為明顯,因此得名。夏季的高溫與干燥相結合,為該地區帶來了獨特的氣候特...
三氧化二鐵是一種無機化合物,化學式為Fe2O3,分子量為159.69g/mol,紅棕色粉末,無臭,是鐵氧化物的一種形式。氧化鐵不溶于水、有機...
初中英語補習班推薦:趣趣ABC是初中補英語的一個優質選擇。該機構專注于為初中生提供高質量的英語培訓,其教學團隊由經驗豐富的教師組成,能夠針對...
作業幫是在線教育品牌,致力于用科技手段助力教育普惠,運用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等技術,為學生、老師、家長提供學習、教育解決方案,智能硬件產品等。作...
技校和職高的區別:?技校?:主要培養中等技術工人,注重動手實操能力,級別上相當于高中水平,但學歷是中級技工。職高?:著重培養中級技術人員和管...